在前面三章。我們談了如何用「分類」「輸入、處理、輸出」「重新排列」「跨界」,讓你跨越盲點,將眼前問題的難度大幅降低並且找到答案。
後面的這幾個章節,我想要談談如何用數學穿越時空,對未知做出更好的決策。
我周遭的朋友,其實都蠻嫉妒我一件事。常說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常常可以在別人無法閃過的災難裡面逃脫,甚至反轉劇情。要不然就是大家一起,拿到同一個賽事或機會的入場卷,但卻只有我拿到相對好的成績。
幸運可以人工製造嗎?一般人的想法是應該無法。那麼,我想要反過來問大家一件事,不幸運可以人工製造嗎?相信很多人恐怕會說,可以。
如何人工製造不幸運呢?其實還蠻簡單的。就是投機、不聽別人勸、在狀況不好的情況下胡亂決策、逞強僥倖。
其實,幸運與不幸運。我認為只是一線之隔而已。因為這兩者,我認為在本質上是同一個詞。因為
- 幸運的定義就是出現比原來預期更好的結果
- 不幸的定義就是出現比原來預期爛很多的結果
本質上本上都是「與預期不一樣」,只不過結果是你喜歡與不喜歡而已。
在談不幸運這個詞時,其實我覺得生活中有一門學問,是很值得大眾去研究,但是卻被刻意忽視的學問。這門學問就叫「風險管理」
為什麼這門學問會很容易被大眾去忽視呢?
我認為是因為個字在大眾的腦袋里基本上就等於了「有失敗的可能性」與「倒楣」。所以反而不談。但我之所以認為這門學問非常重要的原因。
是因為如果你知道了什麼是風險,並且知道規避風險。基本上反而會越來越幸運。
對於風險這個字,大眾未有統一共識。但是我們大概可以這樣描述:
- 風險是對於「預期收益」的不確定
- 風險是“在給定情況和特定時間內,那些可能發生的結果間的差異”;
- 具有不確定性的損失就是風險”,
- 風險是在風險狀態下一定時期內可能產生的結果變動”“等。
(注:定義摘抄自「公司財務危機論」裡面)
人們之所以不喜歡「風險」這個詞的原因是因為是,這個詞往往背後帶著兩個隱含:
- 不確定性
- 不可預見的損失
簡單又可以濃縮成一個詞「不幸運」。
人民喜歡談論「幸運」,卻非常避談「不幸運」。
如果我們再往下思考下去。又會發現所謂的「不幸」,其實是肇因,對於「產生結果」與我們有一個既定的行為公式與預期,我們認為在過往多數時刻執行,都可以得到確定的預期的、好結果。但是在你這次執行時,得到遠遠偏差的「壞結果」。
我們人類思考的決策,其實是十分微妙的。
往往在我們的大腦中,會知道在世間上,每一種決策,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有機會一樣,有機會不一樣。這就叫做數學中的「概率」。
世界不是像單向的劇情RPG。與遇到的NPC 對話,都只有一種選項,而每一種選項,都只會帶到下一個確定的結果。而是每個不同的對話選項,會展開不同的劇情術,帶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結局。
假設這個章節有三個主要對話。即便你按照了別人的攻略,作了與別人相同的前兩個選項,如果你在第三個對話,選了不同的選擇。那麼也有可能贏來不同的結局。
而且,因為你所在的這個世界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不停的在更新。我打個比方,魔獸世界是個運行了十多年的大型線上游戲。遊戲因為各種bug 、運營需要,一直不斷的調整。假設你今天是個謹慎的新玩家,想要養出一個好角色,小心翼翼的拿著攻略本照玩,同樣的劇情章節,同樣的技能配點,什麼都按照標準來,在三個對話都做出來了一模一樣的選擇,但是最後可能還是養不出一樣的角色。(因為技能改版了,武器改版了,你開不了某些任務,組不出理想的技能build)
而這個結果,如果與你心中預想差很多的話。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幸」。
我們心中會有「幸運」與「不幸」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很大的一個前提設定,這個前提連人類都自己沒有註意到。那就是:世界雖然是動態變化的,不斷改變更新的。但是在我們人類的慣性思維中,卻會不知不覺以為世界是停止不變的。
所以在面對選項,且可以預知答案時(比如說基於自己過去經驗,或者是別人口傳的經驗)。我們很容易會將原本世界可能是70%: 30% 發生的概率,直接一概視為100% : 0%
那麼這樣的習慣,在環境、時間、空間的條件都不同時,比如:
- 攻略的時間年代相差幾十年
- 發生在不同的國家
- 輔助的資源與決策的時間不同
概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70%:30%,有可能就因為諸多的條件,變成30%:70%。我們的慣性思維,就很有可能將我們「自動」的帶進坑里。
你可能會以為「慣性思維」是人類的一個Bug。恰恰相反,他是人類的一個Feature。
為什麼人類有慣性思維?是因為人類的計算能量極其有限,舉個例來說,從你出門到公司這一段一個小時的路程當中。
可能就有上百個決策要做。
你真的每一件小事都要進行微小的選擇時,想想一小段路的遊戲,就有一百次對話要抉擇,光想就頭疼。那麼最省事的方法,當然就是按下Enter 不放,一路快轉過去。
為了省時省事省能量。我們會下意識的養成習慣。當3-5 次得到差不多且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們就會記起這個路徑,直接儲存當作預設策略。
而我們如果因為聽從其他人多次也得到好的結果,甚至我們會依賴某個人的決策,直接使用他的決策而不加思索。
這樣的策略在多數時刻都是管用且派上用場的。
如果我們硬要強行每樣小事都要決策思辯,那麼不變成一個多疑的偏執鬼,最後精神失常那還真的很難。
人類會覺得自己幸運以及自己不幸運。其實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一條自動化策略走到底,再隨機因為世界概率的不同,出現覺得對於自己好或不好的世界、結果,覺得自己「幸運」或「不幸運」。
當然,是個人都想要更幸運。那麼有沒有那種不用花太多能量,又可以促進「好結果」的概率。其實還真有。這個議題我們還可以分為幾個方向去努力。
我在前作「打造超人大腦」曾經提過我過去總決了一套「幸運方法論」。這套幸運方法論是這樣的。
我們往往以為都認為一個人的幸運是偶然。但其實真實世界並不是這麼發生。如果我們把幸運與不幸的產生過程梳理下來,會發現:
- 幸運是「好的結果」+ 「意想不到的放大與連鎖」,霉運是「壞的結果」+ 「意想不到的放大與連鎖」。
- 所謂「結果」是「連續執行幾件事」達到的「最終成果」。
- 所謂的意外的幸運與霉運即是在「特殊場景」造成的「放大、連鎖」效果。
- 一個人一向幸運以及一向很倒霉,是因為人有一個幸運基數。
亦即,人解決某一件中等規模的事件,當中有若干小事件需要決策。把這件事情執行的最終收益,在數學角度的成果,不是加法1 + 0.1 + 0.12 + 0.09 + 0.32 = 1.63。而是乘法: 1 * 1.1 * 1.12 * 1.09 * 1.32 = 1.27 。
在小事件裡面,我們很難看出提高每個過程的數學結果有什麼結果上的差異。甚至如果一個人老是執行效果差,老是做出什麼損己的決策,單個世界結果的分數1.10 對比0.8 ,看起來也差不多。
但是,如果一個人遇到時代浪潮,大事件,許多放大的場景。我們假設A 的平均幸運基數是1.1,1.1 ^ 20 = 38.33。另一個人B 的平均幸運基數是1.01。那麼1.01^20 = 1.22。
那麼。平常看似實力相差不多。但是在遇上大事件時,A 很自然的就會「脫穎而出」。因為「實力」相差過於懸殊。
有句話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其實在數學上本質上是「準備好的人全得所有機會」,因為任何狗屎球都可以被這種人打成全壘打。
當我們感到「幸運」與「不幸運」時,其實是因為「特別的被放大了」。導致你有感受上有強烈的差異。
而被放大有兩種原因:
- 「事件過大」,導致微小的差異被放大了
- 「周遭環境差異過大」,導致概率落點完全的轉變
我們前一則「提昇實力」「提高環境勝率」這個策略,其實在某些情況下不適用。
因為「提昇實力」本身需要「練習」,而有些情景的解法是「無法練習」的。比如說經歷我們過去沒有經歷的事件,去我們沒有去過的國家旅遊。
這些是無法靠「反覆練習,提升經驗、提昇實力」去提高勝率的。
那麼我們需要如何制訂對應的策略?其實有兩個方向:
- 概率決策
- 對沖
我其實挺喜歡舉旅遊當例子的。因為旅遊往往是驗證「慣性直覺」、「環境空間時間錯位」的絕佳例子。
有些人可能聽過我講這個例子。我如何把一次可能是災難性的員工旅遊,變成團友永生難忘的旅遊經驗。
2018 年時,我的一間公司決定在大阪開一次產品會議。但是,不剛好,在出發的前兩三天,竟然碰上了颱風。臨出發的早晨(大約早上九點),團隊坐了一兩小時的車,來到場。辦理check-in 時,櫃檯多方阻撓、但不實際明說否取消班機,但建議我們改簽,以免遭到取消。
我帶著一個十幾個人的隊伍。同事都慌了。
這是因為
- 當時是夏天,旅遊旺季。如果我們的機票造成delay,旅館方面訂房會接近全部泡湯,
- 我們一行約15 人。到櫃檯同時改簽所有機票接近不可能。
- 需多在大阪的行程,是已經預定好甚至買好門票的。
- 我們沒有使用旅行社,是自己安排所有行程,不可能有人幫我們處理好種種意外狀況
如果機票被取消。我們的後續的整個旅程計畫可能會整個泡湯,損失也高達六位數字。金錢與公司士氣上,會遭到嚴重打擊。
但是我最後卻完美的解決這個事件。
機票check-in 旁邊的改簽櫃檯滿滿都是人。而我們有15 個人。帶著這麼多人去排隊改簽,顯然不切實際。
我當下安撫大家。出現颱風沒關係,我們手上都拿著行李。大不了真的飛不到大阪,我們當天就買機票飛去東京。
接著我讓公司的行政,帶著同事先去吃早餐安撫情緒。
然後,在餐廳裡,我坐在餐廳計算賭飛機繼續起飛不取消或者是採取其他措施的概率。
五分鐘過後,我做了一個正常人都不太可能做出的決定:「我不計一切代價重買了隔天同一個時段所有人的機票。」
拿起手機全部重買所有人的機票,只是這個行程是原本來回行程各推遲一天版本。(我當時是用手機買大家的機票的,所以我手機裡面存了全公司人的護照號碼、名字、電話)。
神奇的是,在我在我買完所有人的機票。大家的手機都收到機票確認簡訊之後。他們的又收到下一封簡訊:通知原先的班機被取消了。
正當大家還在吃驚我如此幸運之時,手機又收到了下一封簡訊,它們今天的臨時住宿搞訂了。我定好了機場旅館。同事上網查,本來機票沒取消前,原本機場附近是還有大把住宿,卻在那短短電光石火的10 分鐘,被橫掃一空。
等大家吃好早餐後,我好整以暇的帶著整個隊伍坐車去機場旅館check-in 休息,安慰大家沒關係,我們明天再出發。今天受驚嚇了,好好休息,晚上5點我再帶大家去吃好料的。
回到房間,我悄悄預定了市區裡面的一間米其林一星日式燒肉,晚上租了一台小台巴士進城。到了餐廳以後,同事都很驚喜,那天晚上我們還開了幾瓶酒,喝的超開心。那一餐被同事譽為是進公司後辦得最好的一次聚餐。
隔天,我們像沒事人一樣。飛到大阪繼續原先的行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後續旅程十分順暢。這次旅遊,在90% 的同事的記憶版本里,等同於只是提前多玩了一天。不僅沒損失,還多賺了一天假期與一頓米其林美食,非常開心。
寫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我十分幸運。但是其實你不知道:
- 如果我當下沒有決策,即時買了那些機票。五分鐘後當我們的機票被取消後,如果要重新買新的機票,機位要排到2-3天之後。
- 我也不可能在當下定到機場旅館安頓同事
- 如果2-3 天再出發,我要面臨的是讓同事回家,或者是在出發機場的城市,多兩三天住。然後多定大阪的旅館2-3天。預算爆增。
- 如果按照2-3 天再出發,我們需要延後2-3 天再結束旅程。剛好那時候,大阪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颱風。而那個颱風就是把關西機場沖毀歷史性颱風。
也就是如果我的決策錯誤,我們不只要延遲2-3 天回去,而是延遲整整一周。整個旅程會變成大災難。
連鎖災難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發生了在公司的唯一一位團員身上。
我們公司有一位同事,在這趟行程中,部分旅程是跟我們分開的。當時他因為簽證到期要重新簽注的原因,所以機票並不是與我們綁訂在一起。我們的班機是差不多時間起飛,只是我們在A 行廈、他搭乘B 航廈的另外一個航班。
當時,因為我們這邊的旅程面臨有可能全部被取消的不確定,於是,我再重新定機票時,也重新訂了他的機票。
然後打電話通知他過來與我們集合。
然而,他還希望再等等,賭看看他的航班是否按照原訂計畫起飛。即便我們希望他一起行動,他還是想賭賭看。沒想到,還是被他賭上了。於是,他按照原訂計畫起飛到了大阪。
同事當下都覺得他能飛到大阪很幸運。但是,故事還沒完....
這段故事每次被我們講起時,他都希望能夠重新再選擇一次...(淚)
當時因為大阪本身處在颱風狀態。所以抵達大阪時,其實班機是delay 到達的。再者,因為颱風真的很大,原先他計畫搭乘JR 前往市區,但是JR 半路停駛。所以他只好在半路,想辦法用他的破英文,攔截了一台計程車,繼續前往我們之前訂的飯店。(要知道日本的計程車費是天價。大約花了他一千多人民幣)
折騰了半天。終於在晚上23:00 住進飯店(原訂15:30抵達),而且當時餐廳大多都休息了,所以他找不到飯吃吃,只能吃飯店酒吧的漢堡(400人民幣1顆)。
與此同時,我們大隊,在米其林一星日式燒肉店吃燒肉以及喝酒,簡直不能再HIGH。
原本我們的計畫是報復他拋棄我們大隊先行一步去日本玩,所以在旅行群組裡面貼了許多美食照片。但是,後來聽到他的慘狀,我們實在覺得繼續損他的話,太沒人性XD
一個旅遊事件,同樣一組人馬。最後卻有了天差地別的結局。
其實,在這事件裡面,我並不是沒有損失。滯留在機場,多訂機場旅館,以及多訂大阪旅館,還多訂了米其林餐廳。讓這趟旅程的旅費爆增了足足50%。
但是,如果我沒有做出那個重大的決策「瞬間直接重買所有人隔天的機票」。可能這個旅程會100% 直接完蛋。
為什麼我會做出一連串正常人不可能做出的決策呢?
考量點有幾個:
-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與直覺,飛機取消的概率是極高的,地勤只是不想明說。當然,我們可以去櫃檯改票,但是我帶著十幾個人,櫃檯又擠滿了人,當場改票這個手段不切實際。
- 按照正常的直覺,幾乎所有旅客都會賭人品,賭飛機不會取消。同時,自行多買一張機票。可能產生的情緒是:a) 多花錢b) 賭錯會有退票費。正常人都不會做這個決策。所以沒多少人會去搶隔天的機票,數量正常,也還沒起漲。但我看了一下退票規則。如果買了機票,最後不坐退票的話,一張罰500 RMB。所以如果我重買機票當保險,最後原先班機起飛了,我無非就是被罰十幾張的退票錢。但是如果我堅持要是賭人品的話。賭錯的話,那真可不是花錢能夠解決的事。當然我買完機票的瞬間,原先班機真的被取消了。
- 發生這件事,大家的情緒都很慌。金錢損失是小事。原先行程泡湯,以及會議目的沒達到,才是大事。所以先處理大家的安頓問題,以及安排壓驚行程,才是重點。
訂完機票後,我接連的就是定旅館。也是相同的思維。
果然被我猜對了,我定完旅館後,所有機場周遭所有空房都消失了。
其實,這個行程我們沒有非去不可。旅費對我來說也不是小數目。我其實完全沒有「強行冒險」的原因。
但為什麼我會做出這個「反人性反直覺」的決策呢?
當時我面臨著兩個選項,
- A: 重買所有人機票+ 多定旅館。表面上好像是多馀的,多花個幾萬人民幣。事情沒發生會被浪費。
- B: 賭人品。堅持等航空公司宣布。宣布後再決定。這也是一般人會做的選項。但是如果飛機被取消了,我的損失難以估計。
兩者都會造成我金錢上的損失。但是A 顯然會開心一點會大一點。
但絕大多人會因為「不喜歡過去的投入變成了損失」,於是他會將「自己相信的選項」不理性的認知提升到變成了認定100% 發生的概率。
我的那位「倒楣同事」,他的決策邏輯就是類似的。明明有很多checkpoint,只要他退一步,就不會產生連鎖倒楣效應。他說:
- 他的飛機要起飛了。他在起飛前要是選擇主動退票,能夠退還的款項很少。而他不想承擔這個損失。但他卻忽略了,我其實也幫他訂了一張機票。而他的代墊機票款的損失,我完全是能夠幫他承擔的。
- 他的慣性邏輯是,既然公司已經定好了飯店。那麼這個飯店就是免費的。不住白不住。於是到了大阪還是一定要照原先的行程走住進我們原先預定的酒店。於是他費盡千辛萬苦,花了高額的計程車費,執著折騰了接近八小時才抵達原訂目的地。但卻完全忽略了另外幾個選項:
- 他其實可以選擇到了大阪以後,住機場酒店
- 或者是他下車JR 附近直接找一間酒店休息
任何一個選項都不會導致他又累又餓。但是因為他的思考維持著原先的慣性「省錢」。於是反而遭受到了更大的損失。而最終他花的計程車錢與餐錢,完全足夠他在離開機場後,好好的休息吃飯。
寫到這裡,你明白了為什麼在重大事件前,要切換成概率思維決策了吧。
事實上,我在旅行時,幾乎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採用概率思維決策。
這是因為,旅行這件事,是人類最容易使用慣性思維進行決策卻遭受的事件。旅行,很多人會將這個事件認為是「換個國家」進行「日常活動」的一件事。卻忽略到了外國,其實時間空間環境所有因素都改變了。在國外,治安、交易、價值觀處處不同。所以以往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策略,很多往往都是行不通的。
更別說,旅行里面的出行費用裡面,行動與住宿都是有高昂成本的。當你的行程(如飛機起降)受到阻撓時,後續的住宿與行李可能就會受到很大的牽連影響。當你又越避免損失時,反而會造成決定品質的嚴重下降。
我在個人商務出行時。多半還會額外的做幾件事。
- 買相對成本比較高的經濟艙票,甚至是直接買商務艙票
- 提前半天或是一天出發
- 一定投保旅行保險
- 一定住某種等級以上的品牌飯店
極端情形下,我甚至還會多買一張多的機票「對沖」。
這恰好也是一般人最不喜歡做的幾件事,原因也很簡單,「多花錢」。
然而,這真是多花錢嗎?
其實,如果你回顧過去自己不幸的出行史後,你會發現一個模式:
- 每次都超支
- 每次都delay
- 少數幾次機票被取消。但是補不到票,或改不到票。
- 飯店住宿質量差
最後,可能你花的價格可能是跟我多花這些錢的成本是差不多的。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可能「幸運」得到了「好結果」。
為什麼明明可以「省錢」,我卻要「多花錢」呢?
這就是遊戲規則的理解不同了。
很多人往往以為航空公司提供的便宜機票,是機票的「基礎」價格,於是要他「再多花一些錢」去買「比較貴的機票」,肯定不樂意。
但事實上,那些「比較貴的機票」,才是航空公司「正常的機票」,它們多數允許容易的退換改簽。而那些「便宜的機票」反而是「特價的機票」,有點像是麵包店裡面快過期的麵包,或者是NG 品。自然彈性非常之小,也不會有相對應好的客服服務。
再者,為什麼要保險。其實是在旅行途中,能夠發生意外的概率實在太高了。保險是一個能夠讓自己損失,緩充轉介到其他人身上的發明。你可以用相對低的代價,賭另外一個選擇,來確保原選擇一敗塗地時,不至於損失都由自己承擔。甚至保險的策略正確,有時候行程取消,保險賠的錢比你當初的旅費還高,反而賺錢。
值得一題的是,除了變動的大事件前使用慣性思維自動決策,容易倒楣。還有一種人類容易倒楣的決策模式。就是瘋狂追逐收益。這在投資界裡面最常出現: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過度優化收益反而導致的風險。
一般在投資界最常見到的就是一個股神,越玩越大,最後在中途就因為金額太大,一個黑天鵝險暴倉了。
你說這是不幸嗎?其實這個不幸也是有原因的。
投資裡面有一門學科,專門就在研究人類行為的學問,叫行為金融學。人在面對金錢時,越會變得更加不理性。
比如說,在數學上其實投資的最佳解。就是買一門能夠穩定長期獲利,ROE > 20% 的公司。持續投資 1-20 年,就能得到非常可觀的財富。直接財富自由。而這些公司,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比如說微軟、貴州茅台、台積電等等。
但是,一般人卻不會想要去投資這些股票。理由很簡單,如果你投資這些白馬股,放個 1-20 年,真的致富了。當別人請教你秘訣,你卻說自己是買了台積電、微軟,放 20 年不動,沒有人會覺得你是股神。
但是,如果你在 2020 年初買了特斯拉,漲了四倍,人人卻會羨慕你是能預見未來的股神。
但是,特斯拉這種機會很找嗎?事實上特斯拉 2020 年為什麼能股價漲上天,是因為特斯拉在 2020 年終於扭虧為盈了。市場上對於這種燒錢的超級創新公司,有賺錢與沒賺錢的估值是差距非常大的。前一兩年,特斯拉也差點虧到破產。
我常打趣說,真實股票市場是長這樣的
股票市場爛公司何其多,而好公司顯而易見(賺錢概率超大)。一般人卻喜歡去賭那種機率不大看不懂的事,然後虧的一屁股。
而另外一個容易不幸的決策。就是沒有設定好自己最終要賺多少錢。
在投資圈裡面,這種現象多的是。
我時常勸我的朋友,如果要投資。最好先設定一個可行的財富目標,否則反而投資不成,反而會賠的傾家蕩產。
為什麼呢?其實你可以觀察到在投資圈裡面,很多人曾經因為投機短期賺很多錢,後來卻負債累累。
為什麼他們會陷入這種境地。因為這是因為他們在財富設定上毫無觀念。純粹就是一直想著「我要賺更多錢」。
如果你只想賺「有限夠用的錢」。其實按照數學複利目標,投資策略會很無聊,但是一定能讓你走到你要的路。
但是如果你只是因為想要一直瘋狂賺更多的錢。就會走到另外一個岔路去,我稱之為「危險的 ROE」。
什麼是危險的 ROE 呢?
在投資的世界裡面,有兩個常見規則:
- 越高的正報酬,其實也代表越高的負報酬
- 越高的正報酬,在數學上機率其實更低
對比這幾種投資標的。你就會發現比特幣的賠率比高,但是其實機率更低上許多。
其實更精確的模型,更像是這樣的。比特幣更像是單一號碼的俄羅斯選項。而投資優質股票是奇數、偶數這種選項。
不同的報酬率(賠率)是會跟著概率變化的。我們在賭俄羅斯輪盤時,都會注意賠率與概率。但是在生活當中卻不會。往往是用一種慣性思維去「賭」所有的事。認為好手氣會不斷延續。
所以當一個人沒有設定你最後要賺多少錢的時候,甚至就會傾向去玩賠率越高的東西。從低賠率高概率的東西一直賭,賭到高賠率低概率的標的,覺得自己有時間看盤,覺得自己有時間逃頂,最後就會在注意力鬆懈時直接爆炸。
而這部是不是手氣無法延續也不是不幸運。而是因為不知不覺中因為過度追求「利潤」而逐漸切換到不同遊戲。
所以人如何要更幸運。
- 一:定義你要的結果
- 二:定義你不要的結果
將結果寫下來。用概率決策,用數學公式逆推。
自然也會沒有什麼不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