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教程中,一个完整的单线程服务器设计模式已经编码完成了。在进入多线程编程之前,应该完全理解单线程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因为多线程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开发难度远大于之前的单线程模式。不仅如此,读者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开发,完善服务器,比如非阻塞式socket模块就值得细细研究。
今天的教程和之前几天的不同,引入了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的缓冲区,可以看作一个完善、改进服务器的例子,更加偏向于细节而不是架构。除了这一细节,读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完善服务器。
同时,我们已经封装了socket、epoll等基础组件,这些组件都可以复用。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使用这个网络库来改写客户端程序,让程序更加简单明了,读者可以自己尝试用这些组件写一个客户端,然后和源代码中的对照。
在没有缓冲区的时候,服务器回送客户端消息的代码如下:
#define READ_BUFFER 1024
void Connection::echo(int sockfd){
char buf[READ_BUFFER];
while(true){ //由于使用非阻塞IO,读取客户端buffer,一次读取buf大小数据,直到全部读取完毕
bzero(&buf, sizeof(buf));
ssize_t bytes_read = read(sockfd, buf, sizeof(buf));
if(bytes_read > 0){
printf("message from client fd %d: %s\n", sockfd, buf);
write(sockfd, buf, sizeof(buf)); // 发送给客户端
} else if(bytes_read == -1 && errno == EINTR){ //客户端正常中断、继续读取
printf("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 else if(bytes_read == -1 && ((errno == EAGAIN) || (errno == EWOULDBLOCK))){//非阻塞IO,这个条件表示数据全部读取完毕
printf("finish reading once, errno: %d\n", errno);
break;
} else if(bytes_read == 0){ //EOF,客户端断开连接
printf("EOF, client fd %d disconnected\n", sockfd);
deleteConnectionCallback(sock);
break;
}
}
}
这是非阻塞式socket IO的读取,可以看到使用的读缓冲区大小为1024,每次从TCP缓冲区读取1024大小的数据到读缓冲区,然后发送给客户端。这是最底层C语言的编码,在逻辑上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我们不知道客户端信息的真正大小是多少,只能以1024的读缓冲区去读TCP缓冲区(就算TCP缓冲区的数据没有1024,也会把后面的用空值补满);也不能一次性读取所有客户端数据,再统一发给客户端。
关于TCP缓冲区、socket IO读取的细节,在《UNIX网络编程》卷一中有详细说明,想要精通网络编程几乎是必看的
虽然以上提到的缺点以C语言编程的方式都可以解决,但我们仍然希望以一种更加优美的方式读写socket上的数据,和其他模块一样,脱离底层,让我们使用的时候不用在意太多底层细节。所以封装一个缓冲区是很有必要的,为每一个Connection
类分配一个读缓冲区和写缓冲区,从客户端读取来的数据都存放在读缓冲区里,这样Connection
类就不再直接使用char buf[]
这种最笨的缓冲区来处理读写操作。
缓冲区类的定义如下:
class Buffer {
private:
std::string buf;
public:
void append(const char* _str, int _size);
ssize_t size();
const char* c_str();
void clear();
......
};
这个缓冲区类使用
std::string
来储存数据,也可以使用std::vector<char>
,有兴趣可以比较一下这两者的性能。
为每一个TCP连接分配一个读缓冲区后,就可以把客户端的信息读取到这个缓冲区内,缓冲区大小就是客户端发送的报文真实大小,代码如下:
void Connection::echo(int sockfd){
char buf[1024]; //这个buf大小无所谓
while(true){ //由于使用非阻塞IO,读取客户端buffer,一次读取buf大小数据,直到全部读取完毕
bzero(&buf, sizeof(buf));
ssize_t bytes_read = read(sockfd, buf, sizeof(buf));
if(bytes_read > 0){
readBuffer->append(buf, bytes_read);
} else if(bytes_read == -1 && errno == EINTR){ //客户端正常中断、继续读取
printf("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 else if(bytes_read == -1 && ((errno == EAGAIN) || (errno == EWOULDBLOCK))){//非阻塞IO,这个条件表示数据全部读取完毕
printf("message from client fd %d: %s\n", sockfd, readBuffer->c_str());
errif(write(sockfd, readBuffer->c_str(), readBuffer->size()) == -1, "socket write error");
readBuffer->clear();
break;
} else if(bytes_read == 0){ //EOF,客户端断开连接
printf("EOF, client fd %d disconnected\n", sockfd);
deleteConnectionCallback(sock);
break;
}
}
}
在这里依然有一个char buf[]
缓冲区,用于系统调用read()
的读取,这个缓冲区大小无所谓,但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对性能有影响(太小读取次数增多,太大资源浪费、单次读取速度慢),设置为1到设备TCP缓冲区的大小都可以。以上代码会把socket IO上的可读数据全部读取到缓冲区,缓冲区大小就等于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大小。全部读取完成之后,可以构造一个写缓冲区、填好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由于是echo服务器,所以这里使用了相同的缓冲区。
至此,今天的教程已经结束,这个缓冲区只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服务器功能而构造的一个最简单的Buffer
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构建缓冲区类,完善其他细节,为后续的多线程服务器做准备。
完整源代码:https://github.com/yuesong-feng/30dayMakeCppServer/tree/main/code/day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