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基本是有多層組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層
-
Application Layer:
-
Transport Layer:
TCP
就是屬於Transport Layer的一個元件,可以- 保證資料可以送到對方那邊
- 藉由下降提升來控管網路速度
-
NetWork Layer:有點像是郵局,會把資料轉來轉去Data forwarding and routing
-
Data Link Layer
-
Physical Layer
在網際網路中,一般的使用者基本是在網路中的邊緣網路(Networkedge)當中,而中間的核心則是由ISP提供的核心網路(Networkcore)
進行有線串連。在邊緣網路的資料會先在區域中把資料彙集到一個路由(Router),再一起送出去到核心網路(Networkcore)中
- network core(核心網路):主要是由ISP的機器設備組成
- network edge(邊緣網路):在邊緣網路中,host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出去,到network core中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意思是網路服務的提供者,例如:中華電信
local的使用者會先連到 local ISP,然後是Tier3 ISP, Tier2 ISP, Tier1 ISP。
- 公開網路(Public Internet):只要可以從一點,送到網路上的任何一點的範圍,都可以叫做公開網路
- 私密網路(Private Internet):資料未經允許傳不進來,也送不進去的網路。 常見的VPN全名就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用戶端去服務器找他想要的資料的模型
在十幾年前,因為用戶端去找服務器很麻煩,可能還要被服務器內容廠商收錢(像是影片、小說之類的內容)。所以當時就產生一個概念,讓單一的用戶下載內容,然後其他人去他那邊下載內容。但現在因為內容廠商不一定要收錢、也容易碰觸,所以這種模式已經不流行
- 有線電視網路:
有線電視
的跟網路分享同一個電纜,因為頻寬很大,所以可以分給許多人。但缺點是因為共用,所以可能有時會有不穩定的狀況。 - ADSL:
家用電話
跟網路共用一個電話線 - 光纖:拉一條光纖回家裡
- 透過AP(Access point)發送電波
- 地區:只侷限在局部
- 透過基地台發送電波
- 地區:範圍在好幾km
- 這種通訊方式被國家管制
- 把資料送到衛星上面,但是因為有點距離,所以會有延遲的狀況
協議(Protocols)是設備之間溝通的基本規範
- (一般人)問問題前先舉手、自我介紹..這些都是人類溝通的協議(Protocols)
- (網路)如何自我介紹、傳送什麼訊息...是屬於網路溝通的協議(Protocols)。例如:client和server第一次接觸時,會先建立TCP connection去跟server說hi,然後server也跟他說Hi。此時client再把他要的網址傳給他,server再把對應的file傳回去。
而TCP、IP、HTTP中的這些「P」都是Protocols的意思,網路協議基本由NGO組織IETF制定
(Internet Enginering Task Force),裡面有許多專家、廠商、有興趣的人一起制定規範。
只要是連結網路的末端設備(end system)都可以叫做host(例如:PC、Server、phone)
頻寬(bandwidth)表示一秒可以送多少bit的資料,通常頻寬(bandwidth)愈大網速有機會愈高(但不保證)。去ISP購買服務時,要注意他的「頻寬」是專屬(dedicated)頻寬還是共享(shared)頻寬。如果是共享頻寬,可能會有很多人一起用,所以也不會很快。
路由(Router)是一個資料集散地,像是家裡的設備會把資料會聚到Router再送到核心網路(Networkcore)中。
在網路中,資料通常不是一次送,而是切成許多的封包(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