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上下文是使用本框架编程的一个高级课题。使用上会有一些复杂性。
从之前的示例里可以看出,无论是client还是server任务,我们并没有手段指定使用的具体连接。
但是有一些业务场景,特别是server端,可能是需要维护连接状态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一段上下文和连接绑定。
我们的框架里,是提供了连接上下文机制给用户使用的。
http协议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无连接状态的协议,http会话,是通过cookie来实现的。这种协议对于我们的框架最友好。类似的还有kafka。
而redis和mysql的连接则是明显带状态,redis通过SELECT命令,指定当前连接上的数据库ID。mysql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有状态连接。
使用框架的redis或非事务mysql client任务时,由于URL里已经包含了所有和连接选择有关的信息,包括:
- 用户名密码
- 数据库名或数据库号
- mysql的字符集
框架会根据这些信息自动登录和选择可复用的连接,用户无需关心连接上下文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框架里redis的SELECT命令和mysql的USE命令是禁止用户使用的,切换数据库需要用新的URL创建任务。
事务型mysql,可以固定连接,这部分内容请参考mysql相关文档。
但是,如果我们实现一个redis协议的server,那我们需要知道当前连接上的状态了。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情况下只有server任务需要使用连接上下文,并且只需要在process函数内部使用,这也是最安全最简单的用法。
但是,任务在callback里也可以使用或修改连接上下文,只是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并发的问题。我们会详细地讨论相关问题。
任何网络任务都可以调用接口获得连接对象,进而获得或修改连接上下文。在WFTask.h里,调用如下:
template<class REQ, class, RESP>
class WFNetworkTask : public CommRequest
{
public:
virtual WFConnection *get_connection() const;
...
};
文件WFConneciton.h里,包含了对连接对象的操作接口:
class WFConnection : public CommConnection
{
public:
void *get_context() const;
void set_context(void *context, std::function<void (void *)> deleter);
void *test_set_context(void *test_context, void *new_context,
std::function<void (void *)> deleter);
};
get_connection()只可在process或callback里调用,而且如果callback里调用,需要检查返回值是否为NULL。
如果成功取得WF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操作连接上下文了。连接上下文是一个void *指针,在连接被关闭时,deleter被自动调用。
client task被创建的时候,连接对象没有确定,因此所有client task对连接上下文的使用只有在callback里。
server task可能在两个地方使用连接上下文,process和callback。
在callback里使用连接上下文时,需要考虑并发问题,因为同一个连接,会被多个task复用,并且同时运行到callback。
所以,我们推荐只process函数里访问或修改连接上下文,process过程中连接不会被复用或释放,是最简单安全的方法。
注意,我们指的process只包括process函数内部,在process函数结束后,callback之前,get_connection调用一律返回NULL。
WFConnection的test_set_context(),就是为了解决callback里使用连接上下文是的并发问题,但我们不推荐使用。
总之,如果你不是对系统实现非常了解,请只在server task的process函数里使用连接上下文。
http协议可以说是一个连接无状态的协议,同一个连接上,每一次请求都必须发送完整的header。
假设请求里的cookie非常大,那么这显然就增加了很大的数据传输量。我们可以通过server端连接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约定http request里的cookie,对本连接上所有后续请求有效,后续请求header里可以不再发送cookie。
以下是server端代码:
void process(WFHttpTask *server_task)
{
protocol::HttpRequest *req = server_task->get_req();
protocol::HttpHeaderCursor cursor(req);
WFConnection *conn = server_task->get_connection();
void *context = conn->get_context();
std::string cookie;
if (cursor.find("Cookie", cookie))
{
if (context)
delete (std::string *)context;
context = new std::string(cookie);
conn->set_context(context, [](void *p) { delete (std::string *)p; });
}
else if (context)
cookie = *(std::string *)context;
...
}
通过这种方式,与client端约定好每次只在连接的第一个请求传输cookie,就可以实现流量的节省。
client端的实现需要用到一个新的回调函数,用法如下:
using namespace protocol;
void prepare_func(WFHttpTask *task)
{
if (task->get_task_seq() == 0)
task->get_req()->add_header_pair("Cookie", my_cookie);
}
int some_function()
{
WFHttpTask *task = WFTaskFactory::create_http_task(...);
static_cast<WFClientTask<HttpRequest, HttpResponse>>(task)->set_prepare(prepare_func);
...
}
在这个示例中,当http task是连接上的首个请求时,我们设置了cookie。如果不是首个请求,根据约定,不再设置cookie。
另外,prepare函数里,可以安全的使用连接上下文。同一个连接上,prepare不会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