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0 lines (28 loc) · 2.91 KB

0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0 lines (28 loc) · 2.91 KB

前言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得先承认一件事,我不是一个脑科学家,也不算是一个教育家,最多最多只能算一个热爱研究学习方法的程序员兼创业者。

之所以写作这本书,以及进行大脑的认知研究,在于一个偶然契机。

2015-2016 年,我因为在程序员训练上,非常有造诣,开了一个程序员训练营。

这个程序员训练营的第一个版本是在台湾开设的,当时的训练形式,是线下手把手训练。一班人数40人。

隔一年,我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是线上的,一期 500 人。

线下的教学与线上的教学形式,非常不一样。挑战难度大上 N 倍。

  1. 没法看到学生练习的情况。
  2. 学生也很难在线上向求救。
  3. 在种种困难的挑战之下,很多学生容易丧失意志力,最后放弃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高学成率,我开始进行了很多学术上的研究。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游戏动机等等等等。。。。

在这段的旅程中,我意外发现了市面上一些高效的方法论,都是有科学原理的。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发现自己一些过去学习以及工作上无师自通的高效方法,也是可以拆解并且推到下一个颠峰的。

这一路上不断的拆解与推演,让我发现了一些大脑的神奇奥秘开关。

利用这些假说,我一路上开发了极速读书法,极速写书法,逆向企划法,以及人生与工作上诸多的框架。

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 许多程式训练营的学生,原本这辈子从来没碰过编程,却在两个月内学会了搭建复杂的网站。
  • 许多以往读一本书需要耗时长达一整天的朋友,纷纷表示他们在使用极速读书法后,能在 30 分钟看完书了
  • 我利用极速写书法,在 30 天内徒手完成了一本 10 多万字的书,还越写越上瘾
  • 我周遭的同事与朋友,跨界学习能力越来越快。并且开始呈现指数型的增长。

很多人都说人类的大脑只开发 10%。我相信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把人脑比喻成电脑。我们在采购电脑时,都会仔细研究电脑的规格,然后按照每一台适合的特性(适合文书,3D绘图,电玩等等)去发挥最大功用。

同时,也会尽量针对该电脑的规格上限,做软件的优化。

但是,我们在使用大脑时,却不是这么做。只是暴力的直觉操作硬件,搞得自己挫折连连。

没有道理我们不去挖掘所谓的大脑规格,以及高效的应用方式,来让自己不管在工作与生活更开心。。

我会在这本书,会分享这一路走来我所发现的这些不为人知的技巧。

这些技巧并不困难。也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甚至更不需要意志力。需要的只是读者「改变自己的视角」。

很快的,你就够冲破自己的成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