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Society
轮子的发明在文明史上有何意义?
轮子这东西的意义被高估了。
因为真正“高科技”的,根本就不是轮子,而是路啊**。**
轮子其实随时有可能被人发明——看到一个果子或者蛋滚下坡就很容易想到。
但你们仔细想想——这轮子发明出来了,在地不平的前提下,使用体验是啥样的?
一开始你显然不能指望坐马车。这还是试验品,你指望周围立刻有人会驾马车么?当然是人力拉车或者推车。
这原始试验品只可能是老式板车那个样,一块板,前面伸出两个把,下面一根轴,穿两个轮。
如果他非常不幸的生在地不够平的地方,他得出的结论会是啥?这个你们啥时候弄个板车到市郊野地里亲手拉一拉,你们立刻就明白了。
只有脑子有水的人在这种地面上推木轮车会觉得“这东西更省力”。
这道理很简单——100斤米是很重,我拿扁担挑是很累。但是我把100斤米放在车上推上坡,我推的可不止100斤——车还有几百斤啊!
所以印加人没发明轮子。
他们非常不幸,没有生在类似苏美尔人那样的一平如镜的两河流域——他们生在山地上,具体参考我们的云南贵州山区。
下面这个是印加古道的地图。
教你们一个巧:凡是在大地图上看起来比较直的路,要么它就是自带高架桥和隧道,类似高铁,否则基本上肯定是上下起伏的——因为它们是按照最低工程量原则来修建的。
走车的路,即使在现代工程技术的加持下,在大地图上看也就是这么个曲折盘旋的风格:
高速公路有高架桥技术、就会平直的多,这也是它为什么能高速的原因之一——它首先就短一些,通过拉平高差,也有利于车辆发挥性能。
而上面那张图上的印加古道是这样的:
茶马古道印加人没有可以供轮子行的天然的路,所以没能发明轮子。
实际上,车轮技术极不发达的还有古日本。
古日本主要用速度极慢、“运营范围”很小的牛车,根本没有发明高速马车。
ta们出门一般坐轿子——which is a kind of 越野交通。
所以,在不幸生在崎岖地貌上的文明里,每一个偶然发明了轮子的“天才”,测试的结果都是投资人的臭骂。
因此他们发明不了轮子,不是因为轮子“高科技”,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路。
能让载重马车跑起来不散架不翻车的路,才是高科技。
能让两轮战车飞驰起来不会突然一轮腾空车仰马翻的平原,这就是天赐了。
那种硬轮子在自然路面上跑动,马就算是小跑,你也非得牢牢的抓住围栏扶手不可——所以苏东坡才叫苏“轼”。如果飞奔起来,一侧轮子轧中一块半埋在土里的石块,你立马眼前一黑,再有意识都是有人往外拽你了。
只有非常平的平原才有这个条件发展出战车术。这也是为什么“御术”足以成为君子六艺之一。真正的御术不是在赛车场跑,而是在不同坡度变化、随时有石块、土包、坑洼的自然地面上跑。车手要靠着操纵马匹一边高速行进一边敏感的避开能让你翻车的“陷阱”,需要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力和执行力实在非同小可。
这约等于场地房车赛和越野障碍赛的区别。前者新手无非慢点,后者新手搞不好直接翻山下去。
啥时候轮子才算真的被人接受了?人类社会能够而且愿意为行车的要求而修建专用道路、而且也有足够的组织度和富裕程度能维持道路的养护了,轮子才算是真的获得了“身份证”了。而这更多的是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几何学、测绘学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手工制造。
让你们造轮子,你们看着都会,大不了不圆罢了。
要你们规划和建设一条好路(坡度合理、距离最短、工程量最小、自持力最强——也就是抗风雨,不容易塌方,不容易被风沙掩埋……也就是易维护)这么说吧,大部分人凭直觉做不到。
绝大部分受过中学教育的现代普通人都做不到。
造这路的难度远远的高于造轮子和马车。更不用说要付出的劳动量和成本,更是远远超出造一批木质车辆。
要知道上面这大部分的要求都不是现代才有的特殊高标准。即使是在古代,道路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不达标,这路隔三差五一样要断行(比如被淹没了,或者你直行通过丘陵,一条路山下起伏到人想吐,别说人了,马都不干)。
到时候买车的人个个都要后悔,也是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