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Society
什么是官话?
官话就是皇室从小学到大的话,因为它的根本功能就是为了大臣向皇帝奏事。
你不按皇帝的语言习惯来,而按你不知何府何道的家乡话来,可以试试。
丑话说在前头,试出问题,你觉得下一集的剧情是怪皇帝误解了你,还是怪你误导了皇帝?是你掉脑袋,还是ta下罪己诏?
身家性命所系,你到北大找几个语言学教授来,看能不能救得了卿卿性命?
“皇上!根据这位教授的研究,我讲的真的算官话!”——好,连教授一起拖出去斩。
那有没有可能只有大臣跟皇帝之间才讲,但是整个官场讲的是另一种腔调呢?
这个你就需要了解这种层层报告的基本规则——你的下属、同僚给你做的原始报告,只要有可能,你就会尽量引用原文去向上汇报。没有谁会作死,来个“自行理解,独里表达”。
道理很简单——到时候出了问题,你拿出见证人来,证明跟你上报的转述关键词句完全相同,那么你的责任最多是失察,考级下一等而已。
但要是你“独立表述”,但凡有一点对不上榫头,你的性质就不是失察,而是“欺上瞒下”,撤职查办起步,斩监候也不稀奇。
现在问题来了,上次跟你开会的这帮同僚是福建老乡,不说官话而说福建话,那么当皇帝问你会议过程,你身上得背多大的干系?所以不好意思,你就算是福建人,我是广东人,我们也要用能直接汇报的语言来这个会。
因此,任何想要自己这辈子走到“能参加可能向皇帝直接汇报的会议”这一步的人,包括任何功名都还没考上但是雄心勃勃的考生,都得去学这种“能直接汇报的语言”。
如果你不会,那么你殿试肯定没希望——殿试为什么要皇帝钦点?就是为了有个机会当面跟你语言交流,第一个考核标准就是你讲话皇帝听起来不费劲。不然三甲名额给了你,皇帝就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
这是多大的驱动力?
为什么要讲这么大的一串?
因为定义“官话”的传教士自己通过田间调查体会到的那个“官话”,和这个意义上的真正的官话是有潜在的重大区别的。因为他能接触的人群不会是皇家中枢内圈成员,而是大量的士绅和下级官员、地方官员而已。
这些人往往如此只是出于前途考虑要把官话学到及格,可想而之,这只是一种类似“印度人学英语”式的行为。你不能根据“印度英语”来断言英语本身是什么腔。
你看,印度人不也把那种英语叫做官方语言吗?
一个对英国殖民体系一无所知的人到印度殖民地转一圈,完全可以得出“英国官话相当铿锵有力”这种结论。
所以“英国官话”到底是伦敦腔还是德里腔?
还是说可以来一种“南亚英国官话”?
“官话”这个概念,其实本来就不该作为语言学概念。
因为它其实极其不稳定,受到皇帝、内阁成员的重大影响。严格讲,它其实是“有语无音”的。
因为要达成它的功能,你的关键是要用规范表达,也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你不能说得别人听不出来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就行了,你在说这话的时候带点字句的小口音,只要不影响字句识别,就没人来格外找你很大麻烦。天知道这届总理大臣自己有点什么口音?大家哪有时间规范得过来?
这就是为什么官话还会搞出所谓“几大体系”。
但这是一个误会,实际上官话是那种“坦率、友好的交谈”、“验证警告有关当局”、“卫生文明城市”、“共创和谐社会”、“一带一路倡议”之类的“文件体”、“会议体”的口语化实现。但其实对你到底用哪种口语去实现,并没有现在这种法定普通话的强制限制。现在所谓的“几种官话”,坦率讲是语言学家为了强行往现有的学术范式里硬装造成的误会。
实际上是有多少种籍贯占据了当时的行政体系,就会出现几种官话。过个二十年,因为长期把持朝政的权臣换了个籍贯,就会出现新的“xx系官话”。
这其实是一种无聊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