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55 lines (146 loc) · 19.3 KB

毛中特复习笔记.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55 lines (146 loc) · 19.3 KB

毛中特复习笔记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理论成果

    1.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题
    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课题
    3.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课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思想。

    毛思想和中特理论的关系:毛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特理论提供基本遵循;中特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毛思想。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什么?

    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把握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
    2.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 实事求是,毛思想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了解事物面貌,认识把握国情,推进理论创新
    2. 群众路线,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际工作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尊严。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包括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
    2.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交织,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将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一起。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2.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旧中国没有议会民主可以利用,统治阶级凭借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镇压。因此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出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开展官兵的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 党的建设:在半半中国,无产阶级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员多,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要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或者民族资产阶级

    1. 城市的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他们同样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2.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1. 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二者有矛盾,具有革命的要求,是动力之一。

      2. 又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此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动摇性。

      3. 因此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政治上争取它,对动摇性和妥协性批评斗争。

  9. 农民为什么是革命的主力军

    1. 人口众多,占全国80%以上

    2. 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

    3. (实质上)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4. (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只有和农民形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0.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一体两翼。

    1953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 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非资本主义道路

    1. 历史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2. 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比如美国对国民党、苏联的强大)
    3. 中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12. 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历史经验

    1. 农业的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2. 手工业改造: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4. 历史经验: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3.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确定了“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但是还有矛盾
      • 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 不同类型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在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要以工业为主导,将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 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反保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毛刘周)、“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
      • 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商品的存在等)
    4. 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14.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 有力的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批评两个凡是
    2. 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走自己的路
    3.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4. 辩证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15.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6.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 首先,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纠正了一些观念。以前只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发展,现在还要进一步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 其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和发展目标角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前者只有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后者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同时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三步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

    阐明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达到但刚起步)

    1. 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不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2.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阶段。(发展程度)
  1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明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后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 三步走战略

    1. 1990比1980的GDP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 20世纪末,GD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3. 21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 三步走战略的历史演进

    1. 建国后,20世纪内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
    2. 1979年同日本首相谈话中用“小康”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1987),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思想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确定(小康表明,对现代化给定一个较低的标准,这个标准低于西方国家)
    3. 邓小平提出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1982年提出农业、交通、科教三个重点
    4. 提出台阶式发展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让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5. 提出允许和鼓励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 关于先富后富,提出两个大局。沿海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内地服从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沿海服从大局。
  21.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变革革命路,直接动力,事业试验,国策,教训总结,所有开放)

    1.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 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改革政治和其他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矛盾推动发展)
    3.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
    4.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开放也是改革。
    5. 对外开放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停滞落后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6. 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开放,包括发达的、发展中的,经济、教科文。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标志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内涵:(标志,优势,制度结合)

    1. 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2.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的调节各有优势,要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本身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3.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地位

    1.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5.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1.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要求、民生、管理)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2.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公诚活安人)
    3. 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8.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演进

    1. 邓⼩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不同⻆度阐明了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的发展。⾰命的⽬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产⼒,离开了⽣产⼒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活的改善,⾰命就是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邓⼩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产⼒的论点: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产⼒。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出发展之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从那时起,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经济建设,由此中国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关于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革命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

    2. 江泽民: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需要。发展包括促进⼈的全⾯发展。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扩⼤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针。改⾰是动⼒,发展是⽬的,稳定是前提。并指出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江泽民时代,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扩大。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用发展来带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文化进步、人民利益,是二者的根基。面对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发展的方式去解决。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胡锦涛: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

      胡锦涛指出发展必须是谋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必须是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必须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培养⾼素质创新型⼈才。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中要更加可持续,提出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

      发展也强调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以人为中心,和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