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docs/coding-story/beijing-business-trip.md b/docs/coding-story/beijing-business-trip.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190a684 --- /dev/null +++ b/docs/coding-story/beijing-business-trip.md @@ -0,0 +1,71 @@ +# 谋事在人 + +## 前言 +本文记录 2019年8月 北京国网项目期间三两事。成事有三,天时地利人和,下面分享几个关于「人」的故事 + +## 不作无谓的争吵 +> 作者寄语:坚定自己的方向,去**的闲人闲语 + +产品经理 vs 开发,互联网行业内经久不衰的话题。 + +一个紧急需求的上线前夕,产品经理突然在工作群内指出开发没有按照原型和 PRD 实现需求。然而需求功能当晚需要上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产品经理的职责,我给出两个方案: + +1. 不满足需求的地方留到下次迭代完善 +2. 本次上线,将不上线这个不完善的功能需求 + +然而产品经理并没有理会,仍然在责骂我,面对一顿冷嘲热讽,终于上演了一出工作群内「骂街」的闹戏。虽然理性告诉我,不管如何,项目交付都需要继续进行,但愤怒的情绪还是突破了理性的防线。 + +事后回想过来,如果项目不能按时交付,这场争吵谁都不是赢家。出现问题不应该先想到找谁「背锅」,而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事情能继续下去。 + +而我停下脚步加入骂战,耽搁了原本的事务。有这个心情在工作上作无谓的争吵,不如赶紧把工作完成,继续追寻自己内心的「小九九」。 + +## 走出舒适区 +> 作者寄语:做好变化的准备,并扩展自己的舒适区 + +三年工作经验,新入职的前端开发小T。入职后的第一个任务,我在旁边看着他在自己的 win7 上打开了 cmd。原本以为是一个对自己电脑了如指掌的极客,所以才不愿意使用新系统。 + +然而一个本该 1h 完成的任务,硬是花了一整天。时间都浪费在折腾如何使用工具上,而不是如何完成任务。原本以为他带着自己的电脑(舒适区)会得心应手。结果这天下午,我手把手把代码塞到他的「嘴里」。 + +我:现在要获取 cookies,你去装个依赖吧。 + +小T:`npm install js-cookie --save` + +我:我们项目要用 `yarn` + +小T:`yarn install js-cookie --save` + +我:😅 + +小T:怎么报错了 `Cookies is not defined` + +我:你没有 `import` 依赖啊 + +小T:`import Cookies from '../../node_modules/js-cookie/index.js'` + +我:😅😅 + +后来我问他以前是写什么的(我对他的工作背景一无所知),他说 `typescript`。以前代码基本都是 copy 就可以了,不用记这些东西,编辑器都有提示。 + +于是我明白了,他这三年都在别人铺好的路上过来的。一旦离开了别人设定的道路,便不知接下来何去何从。基于 `typescript` 的自动 `import` 和智能提示都不是他连基本 api 都记不住的借口。他在别人建好的舒适区待太久了,根本没有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 + +所以不能被工作内容,限制了自己。要有意识的往外走,拥抱未知。如果现在的工作不能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那么就要争取有挑战的任务。工作不能满足于混口饭,否则你将很快被社会淘汰。 + +## 番外篇 +为什么会与上面两个故事的主人公相遇? + +主要原因:招聘 —— 招到不合适的人 + +此出差之行,我也接触了一下前端招聘。也对招聘加深了一些理解。在不同的环境、背景、团队成熟度下,招聘的策略也会有稍许变化。 + +团队初建时,核心更加倾向于提高团队的效率。所以就有一个很简单的基准,候选人的生产力能不能超过团队中 50% 的成员。如果是,那么这是一个值得聘用的候选人。 + +随着团队逐渐壮大,会形成团队独特的工作风格和习惯。这个时候的招聘,就不能单单考察候选人的技术能力,能否提升团队的生产力。还有另外一点非常重要也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候选人能否融入现在团队习惯的工作模式中。通俗一点说就是「三观」匹不匹配。可以用一个比较主观的方式来判断这一点,和候选人沟通起来费不费劲,配合工作的时候恼不恼火。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话,那确实是招到一个不错的候选人。 + +单单考虑技术能力,这是高效率的招聘策略。而想要找到合适团队的人,则要花更多心思在人的品性上。当然,技术能力仍然是第一考察要素。 + +最后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制度的问题。人力的分配与招聘更多的是指派式的,也就是面试流程中没有项目中团队成员的参与,直到人力资源被分配到项目,直接用人的项目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对他背景经历的了解几乎等于零。让前线的团队承担重新培训但是最后也不合适的风险。这样的流程正正就是只看重所谓的「面试时」的技术能力,忽略了「人」的品性。 + +如果以后我需要给项目招聘,我会把决定权交给直接用人的团队。他们觉得 ok 才是真的 ok。 + +## 结语 +这次出差,也算是我走出舒适区的一步。第一次出差,第一次以管理者的角色融入完全陌生的团队。将来我也会从舒适区再向前迈进,下次我要做到 `1 + 1 > 2` 的效果。我希望能提高原本团队的上限,而不是用人数来堆凑团队的上限。